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瓷器刻花图案书籍价格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瓷器刻花图案书籍价格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磁州窑拍卖成交记录?
磁州窑瓷器拍卖榜第5名 宋 磁州窑风花雪月酒色财气梅瓶
估价:HKD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HKD 5,750,000
拍卖会:保利香港2013年秋季拍卖会
时间:2013-10-07
刻花瓷器是什么时代的特点?
始于唐、兴于宋、经五代而衰于金,具有千年历史,史称千年古窑,旧有西窑之称。是具有中国古代定窑系典型风格的,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民间特色陶瓷艺术。该瓷现有以黑釉刻花为主的包括棕釉、白釉、黄釉、仿哥开片釉、窑变釉、剪纸漏花加彩和木叶窑变釉等多种陶艺绝活。
在装饰技法上, 陶瓷刻划纹饰所利用的是剔除土坯表面多余土料的方法,用以增加阴影效果,突显出纹饰本身的立体感。
这种装饰技法并不是宋代时期陶瓷所特有的装饰手法, 在此之前的各个时代均有发现类似性质的装饰技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隋唐、五代的不断改进,到了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独具一格,为世人所喜爱和赞赏。
但是北宋时期以后,陶瓷刻划花装饰的发展开始流行起来,成为南北各地窑口普遍***用的装饰手法。陶瓷装饰上所表现的各种刻划浮雕效果, 显示出当时的手工艺者对于雕刻技法的成熟运用。
宋代陶瓷刻划花装饰分为五种,依次为:阴线划纹(针刻花)、浮雕剔花、刻花、篦划纹、镂雕。
什么是刻瓷?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关于刻瓷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艺术,称为“剥玉”,伴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优质的瓷器问世。大约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当时的刻瓷艺人便在使釉前的胚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成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胚上的刻画与釉面上雕刻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种观点认为刻瓷艺术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在其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刻瓷工艺最早见于乾隆年间,光绪及民国时期较为流行。“常见器物有缸、盆、温器、茶壶等。清代“康乾盛世”期间,三朝统治者深谙汉文化,对于陶瓷情有独钟,特别是乾隆皇帝,非常欣赏宋、明两代的优美瓷器,凡过目喜爱瓷器,多即兴提笔赋诗赞颂之。为将皇帝的墨迹永世保留,宫内的能工巧匠用硬质工具将其雕刻,并敷着墨色,墨色浸入瓷胎之内,经久不变。从此开始,在瓷器上雕刻御笔诗词的艺术加工出现了。也就是刻瓷艺术出现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和明代的瓷器,有很多是清朝帝王在瓷器背面附加亲笔题写,有艺人加以雕刻。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当代代表人物:张明文 、李梓源、田法忠、王一君 、赵新建等。
现存最早的刻瓷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华法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刻瓷的发展。华法的刻瓷以工笔山水画为主,以刀代笔,运用自如,并传授给北京朱友麟、陈智光等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传世作品有“一品红”等。20世纪,北京、上海、淄博、青岛、南京等地均产刻瓷。
刻瓷所用的特制刀具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制成,顶端呈锥状,便于在坚硬的瓷器表面刻、凿。刻瓷主要有以下几道工序:①在白瓷器上用墨书写或绘画。②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钻刀刻划、凿镌。传统技法有钻刀法、双勾法和刮刀法。钻刀法是用小木锤均匀地敲打高碳钢钻刀,使之在瓷器表面形成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的排列,构成所需要的画面或字体。双勾法是用锐利的金刚[_a***_]刀沿字体或画面的外轮廓刻划,用双线表现字体和画面。刮刀法是先用双勾法刻出字画轮廓,然后再将双线间的瓷釉刮去,以便填色。③填色,一般填着黑色。刻瓷的品种有文具、茶具、瓶、盘、瓷板等。刻瓷风格素雅,讲究刻凿,既能体现传统书画艺术风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莹光洁,形成独特的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瓷器刻花图案书籍价格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瓷器刻花图案书籍价格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