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瓷器大罐拍卖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瓷器大罐拍卖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朝代的瓷嚣最值钱?
随着通货膨胀,随着收藏家进入市场越来越多,宋元瓷有可能会涨,但它一定没有明清官窑瓷器涨得快,这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过去来推论这一观点——在民国时期,宋元的瓷器也卖不过清三代和明朝的瓷器。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前琉璃厂里最大的一个古董商叫岳彬,他当时用两万大洋买了一对嘉靖官窑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罐,这个纪录,从没人打破,现在这对瓷器在故宫。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准器,生产力水平提高,做工也好,画工也好,颜色也好,它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器。岳彬的这个纪录后来再也没有人打破,当时你买一个宋瓷,日本山中商会,还有茧山龙泉堂,他们当时到中国买龙泉窑、哥窑、定窑,也不过就一两百大洋一件。那么今天也是一样,今天市场上居高的都是明清瓷器,宋瓷除了汝窑,现在表现如何呢?我们大家可以抚今追昔,过去它就是这么个情况,今天它怎么可能暴涨呢?你可以读一下琉璃厂三部曲,《文物话春秋》,就会知道为什么现在瓷器、书画是这样的价位。那么一个小小的杯子(指鸡缸杯)就卖2.8个亿,那么宋瓷,十个小杯子也卖不了这么多。
楼钢观点:宋元瓷器市场已经挤掉水分,且仍未到价
大家都看到这两三年宋元价格飙升的非常厉害,以前我们说明清瓷器从2008年开始已经出现很深的水分了,到了2012年水分在慢慢下降,但还是含有一定的泡沫,而宋元瓷器在2008~2010年这个阶段价格是没什么水分的。当时成交是非常活跃的,但是进入2013年之后宋元瓷器也开始出现水分,倒不一定是市场的问题,而是一些送拍的人放大了水分,一些非代表性的东西在送拍时候报价就有15%-25%的水分,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些东西的流拍几率就比较大。去年你来***访我的时候我专门说到,2012年之后非理性和非正常的出价已经大大减少甚至是绝迹,那么随着这两种出价的减少,进入拍场的行家越来越多,未来只有很理性的出价才会成功,所以我们看到的成交是挤掉水分之后的成交。话又说回来,我个人还是认为宋元瓷器现在还是不到价,未来还是有一个成长空间,那至于它的泡沫有多深就需要一个很理性的判断。比如说我们曾经看到建窑的东西拍到2500万,那这个肯定有水分,但是这次建窑成交的308万,比如2012年伦敦苏富比这件宋建窑银兔毫盏1500万,这个价格就相对是正常的。
国内的收藏家,鉴赏家有多少人上手过元青花,或者明朝宣德及以前的青花大器?
看了一下诸位发的照片,没一个对的。元青花基本要素,苏料。没有搞懂什么是苏料,最好别再买什么元青花了。有的人基本知识都没搞懂,元青花上面的人物,都是现代画法,更甭提苏料了。我是好心,你可以不听,继续买。我发一个前几年偶购的一个残器,给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很多真东西都留在民间,至从知道了老祖先留下的坛坛罐罐还有价值,记得小时候,随处可见的这些坛坛罐罐,淘气的小孩几个聚一起砸着听响声!可以说走着就看见了,都不当回事!
现在值钱了,正找却发现很少了,肯拿出宝贝夸富的人也不多,我自己喜欢收藏,二十多年的努力也收了几件元,明的瓷器!其实,民间孕藏着很多国宝级的珍贵藏品,不比拍卖的差!
中国烧制的瓷器,你知道多少相关的历史文化?
中国烧制瓷器的历史太长不知该从何说起。从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发现在用火烧制食物时泥的变化发明了“陶”,从此中国开启了“火与土”的艺术。到文化期良诸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从战国到西汉的原始青瓷,到东汉由于烧制窑温不断升高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通过不断的提高创新才有了唐宋的制瓷的高峰,由唐代的越窑邢窑耀州窑等的瓷器精品,到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出现了无数让人惊艳的瓷器品种至今无法企及。后有元明清瓷器精品不断才有了世界用“瓷器”代表中国。
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多***用泥条盘筑法。部分原始瓷器的器表也拍印纹饰,原始瓷器有的内壁和外观都涂釉,釉的厚薄不均,并有流釉现象。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用瓷土,但未烧结。 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考古工作者在东汉墓葬中,曾发现过不少瓷制品,如在浙江宁波地区汉“熹平五年”的纪年墓中发现青瓷罐,这是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 由原始瓷器发展为瓷器是陶瓷工艺的一大飞跃。但东汉时期瓷器刚从原始瓷器演变而来,在造型技术和装饰风格等方面,仍与原始瓷器有许多相似之处。装饰花纹为弦纹、水波纹等,有的器壁外拍印麻布纹、网纹、树叶纹、方格纹等。 东汉瓷器比原始瓷器质量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改进了窑炉的结构,***用长形窑(俗称“龙窑”)进行烧造的缘故。长形窑便于升温,也便于降温,但又不会过速地降温。此外,这种长形窑的窑体较薄,这正好符合瓷器烧制工艺的要求,因为青瓷中含有较高的铁,要求较快冷却,以免二次[_a***_],但如过快冷却又会使胎壁开裂,这就要求升降温度速度适中。东汉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改变了瓷器的原始面貌,为以后瓷业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当年,中国瓷器在全世界受欢迎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吓死你。中国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在外国人眼里瓷器就等于中国。
早在1705年夏洛特建造一座宫殿。宫殿里摆满了中国瓷器,在16至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彼时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与黄金一样贵重。
16世纪中期,随着葡萄牙人大量从中国带回瓷器,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而且拥有中国瓷器成为权贵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社会最为珍贵的礼物。如最早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葡萄牙的王后、公主的手镯都是中国瓷器,葡萄牙国王赠送给意大利国王的礼物也常常是中国瓷器。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与葡萄牙王室联姻,葡萄牙公主的嫁妆中就有中国瓷器。现藏葡萄牙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中绘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销瓷。
葡萄牙若昂三世的王后科特琳娜1550年至1554年的财产清单中,就有许多中国瓷器,现在被收藏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内。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年-1559年)和其王后美第奇也为法国王室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的财产目录中记载他收藏有两件青瓷,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年-1595年)的2万件藏品中,则有中国瓷器233件。
16世纪后期在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拥有一批中国瓷器。1587年,女王还接受了财政大臣赠送的新年礼物——中国的白瓷碗,“瓷器”这个名称开始在英国传播。
王室如此热爱瓷器,各国贵族也同样热衷收集中国瓷器。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的贵族们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他们也仿效王室,订制有家族族徽的中国瓷器,这类专门为欧洲王室和贵族订制的精美外销瓷器,被称为“官窑”。
1607年,法国皇太子用中国的瓷碗喝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整个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著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瓷器,绸帐则是中国的丝绸。有意思的是,路易十四还命令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前往中国订制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家族人像等图案的瓷器。
而德国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二世,对中国瓷器的热爱更是到了狂热的地步。1717年,他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向普鲁士帝国腓特烈一世换取了127件中国瓷器,其中有18件高度在90至130公分以上的青花瓶,这些瓶子被人们称作“龙骑兵瓷瓶”,部分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瓷器大罐拍卖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瓷器大罐拍卖价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